方志敏1935年社会背景!速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7:34:53
当时的时代背景!~!

长征
1935年6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到达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根据国内形势及川西和川西北的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不利于红军建立根据地等情况,中共中央提出了北上的方针。但是,领导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却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产生悲观情绪,提出南下川、康边的方针,想偏居一隅、逃避革命。

事件 为消除分歧,党中央6月26日在懋功县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制定了两军共同北上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在会上也表示同意北上,但实际上仍想避敌主力、南下川康。同时,他看到一方面军减员严重,衣衫褴褛,装备不足,而自己领导的四方面军有8万余人,枪多势大,于是政治野心勃然膨胀,企图以枪指挥党,窃夺党的最高领导权。

中共中央识破了张国焘的用意,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有原则的斗争。在其后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上,都坚持了北上的决策。张国焘在企图落空后,一意孤行,阴谋胁迫中央。中共中央当机立断,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先行单独北上。9月12日,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了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主义错误,继续坚持北上方针。会后,北上红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在党中央的率领下于当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

1.国内背景: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对峙;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华北事变”,抗日民主运动高涨.
2.国际背景:德意法西斯势力逐渐猖狂,英美等西方列强继续推行绥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