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的一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4:45:24
请帮我概括一下诗歌的大意````

简介

《黄河颂》,是1972年中国画家陈逸飞早年的成名油画,长297厘米、宽143.5厘米,以宽银幕式绘画,描述一位红军站在黄河旁的山岭,眺望天际。该画作被视为文革后中国美术史的重要作品,这幅长二百九十七厘米、宽一百四十三点五厘米的巨作创作于一九七二年。当时,陈逸飞年仅二十五岁,担任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作品的形象塑造注重造型的块面处理和笔触表现;战士的腿部及其立足的岩石等受光面,笔刀兼用,积色较厚,刻画既结实又潇洒;色彩明亮,有着光芒万丈的金光感。这些都完美地体现了陈逸飞所接受的严格的苏联教学体系的技术性训练。同时,陈逸飞善于吸收和转化的敏捷和聪颖,也体现在《黄河颂》的构图经营上。1996年在香港曾以128.5万港元售出,而2007年5月将在北京2007嘉德春季拍卖会上展出,估价2000万元人民币。

背景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1969年问世数年后,《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需要借调人手绘画宣传画作。1972年,年仅25岁的陈逸飞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随即与夏葆元、王永强、张定钊、秦大虎、严国基奉调参与上海市《黄河》油画组画的设计。创作室位于汉口路309号的旧《申报》大楼三楼。

钢琴协奏曲共成4个部分,这组画也分为4幅。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秦大虎和张定钊画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其中《保卫黄河》原本是画毛泽东与林彪在一起,后来林彪变节,需要重画。

在四幅作品中,陈逸飞的《黄河颂》最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画一位红军外,身边还有一位披著羊皮的农民,但陈逸飞认为一个人站在山岭,会令画面更简洁有力,在第二稿剔走农民角色。这做法当时引起美术界争议,认为这做法不能代表群众,至少也得加个民兵。为了按自己的想法绘出该画,陈逸飞为此要跟各领导打招呼、通关系。 [3]

陈逸飞为了画士兵手握步枪的样子,还找来了一张苏联油画的印刷品,内容是列宁检阅军队,一排排战士手握步枪,陈逸飞为了研究这张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一个上午。

直至5年后,1977年举办的全军美术展首次展出该作,其感染力和绘画技巧引起美术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