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20:04:45

沉浸浓郁 含英咀华
  ——关于傅抱石的艺术
  1904年10月5日,傅抱石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扇匠的人家。
  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其时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1933年3月,傅抱石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美术史家金原省吾为师。1935年5月《傅抱石中国画展览》在东京举行。院长正木直彦、画家横山大观等参观了展览。1936年6月,傅抱石因母病回国,7月,他在南昌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他在国内的第一次个人画展。暑假之后,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
  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携全家返新余故里。1938年4月,他受郭沫若的邀请,到武汉参加了三厅工作。此后又移到重庆,自此进入他艺术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他家住沙坪坝的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斋”。他图绘《画云台山图卷》,编撰《石涛上人年谱》,同时创作了《石涛上人像》、《大涤草堂图》,这些都反映了傅抱石艺术创作和史论研究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艺术渊源。
  从1939年以后的6年多的时间,傅抱石一方面进入了他史论研究中的高峰期,另一方面又完成了他从篆刻和史论研究到绘画创作的过渡。1942年10月,《傅抱石教授画展》在重庆举行。傅抱石把他展出的作品分为四类:1、撷取大自然的某一部分作为主题;2、构写前人的诗的意境,移入画面;3、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4、全部或部分地临摹古人之作。画展表明了傅抱石在当时绘画界的地位和成就。
  傅抱石重庆时期的人物画主要表现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屈原、苏试、石涛,同时也以古代优秀诗篇为创作的题材,如《琵琶行》、《长干行》、《唐人诗意》。他面临的是国难当头,因此,他选择题材所反映的情趣都表达了他自身对现实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艺的一种整体走向。他创作了《屈子行吟图》,郭沫若称和自己创作的历史剧《屈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为其赋诗,成为一时美谈。与此同时,成为他反复表现的题材,《湘君》、《九歌图》等,成为傅抱石人物画成就的一个标志。
  傅抱石同时把山水的画法融合到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1944年9月,傅抱石以杜甫的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了名作《丽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