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理伦:故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5:23:49

刑事法律中的故意是指当事人在实施犯罪时的主观意识形态的一种。
  在刑事犯罪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意识形态主要是有故意和过失二种,其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又可以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二种: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犯罪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故意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也就是"必然发生+希望发生;可能发生+希望发生”。例如:1)某甲想杀死某乙,用枪顶在某乙的脑袋上射击,他明知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某乙死亡而坚决为之,追求某乙死亡结果的发生,某甲的心里态度则为直接故意。
2)某丙想枪杀谋丁,但只能于晚上趁丁回家时隔着小河射击,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远某丙的射击技术又不好,某丙对能否杀死丁没把握,但他又不愿意放过这次机会,希望能杀死某丁,并在这种心里的支配下实施了射杀行为,某丙的心里态度即属于第二种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的心里态度。例如:1)甲欲毒杀妻子乙,就在妻子盛饭时往妻子碗里投放毒药,甲同时还预见到其妻子有可能喂饭给孩子吃而祸及孩子,但他因杀妻心切,就抱着听任孩子也被毒死的心理态度。结果妻子真的喂了孩子,母子均中都死亡。
2)某甲在林中打猎,发现一个酣睡的猎物,同时又发现猎物附近有一个孩子,根据自己的枪法和猎物的距离,甲明知若开枪不一定能打中猎物,而有可能打死孩子。但他打猎心切,遂放任可能打死小孩这种危险结果的发生,仍开枪,结果子弹打偏,打死了小孩。
3)实践中,一些少年临时起意,动辄行凶不计后果,捅人一刀即扬长而去并致人死亡的案件就属于间接故意。

您的问题是什么意思?
解释什么是故意吗?
刑法上的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希望并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就是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