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的这种“农民”是干什么差事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1 23:54:27
读明清小说时看到一个很常见的词语“农民”,却与词典解释不同,《汉语大词典》的“农民”释作:指务农的人。从下面小说中的例子可看出,小说中的“农民”似乎是供衙门差遣的一种人,但不知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差事?
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五十六回:“张守成道:‘弟子是句容县的板籍良民,姓张名守成。’佛爷道:‘你是自幼儿出家,还是半路上出家?’张守成道:‘弟子是半路上出家。’佛爷爷道:‘怎么样儿半路上出家?’张守成道:‘弟子自幼儿习读经书,有心科举。后因五谷不熟,不如草稗,却到我本县去纳一个前程。是个甚么前程?是个办事的农民。渐渐的当该,渐渐的承行。当该、承行不至紧,就看见公门中有许多不公不法的事,是弟子发下心愿,弃职而去,去到朝天宫西山道院出家。这却不是半路上出家的?’”

《 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县官说:‘乡约报你别的事情,这是合你有仇;如今报你纳监,往斯文路上引你,你纳了监就可以戴儒巾、着圆领,见了府县院道都是作揖,唤大宗师,这往青云路上引你,怎是乡约合你有仇?’侯小槐说:‘小人可认得个“瞎”字,好戴那头巾,穿那圆领,如今一字不识,似盲牛一般,怎么做得监生?’县官说:‘因你不识一字,所以报你纳监,若是认几个字,就该报你做农民了。’侯小槐又说:‘小人只有四十亩地,赤历可查。这四十亩地卖不上一百两银子,小人拿什么纳监?’”
又《醒世姻缘传》同回:“才收了原票,那原报的乡约还有许多话,说道:那个狗攘的,原要啃你一大块肉,不能遂愿,只得报了官,只指望叫你倾家荡产,你如今又寻分上免了。他仇恨愈深,这眼下就要举报农民。这监生不止于倾家,若是被他报了农民,就要管库、管仓、管支应、管下程、管铺设、管中火。若赔了,倾家不算,徒罪充军,这是再没有走滚。你趁这个空,火速的刷括三十多两银子,跑到布政司里纳了司吏,就可以免纳农民。”
转自 国学数典-伊犁老狼 二段会员的提问!谢谢大家支持,如果你清楚答案的话请多多留言!
如果以上三种‘农民’的解释是不同的,也请分别罗列出你所知道的对这三个‘农民’不同的解释答案。

关于明代的户籍制度,《明史》卷77食货志载:“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由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

由此可见,所谓“农民”是一种户籍身份。亦后世所谓“阶级出身”。上文所言“农民”,即是这样一种泛指的“阶级出身”。若《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所言,其人欲求功名而终不可得,虽入了衙门办事,身份上仍不能成为“吏”,还是“农民”;《醒世姻缘传》中所言,是对应其原本身份“书吏”的,做了书吏,则可免去“农民”出身所必须的徭役,是故对上面修改对手的阶级出身,在当时是颇为阴损的一招。其大概功用,略近于后世举报某人为“地主”吧。

此事我也是想知道,有高人快来解惑.

明朝采取的是保甲制度,采取连坐的法律!清朝也延续了!这里的农民就是当时的保长或者甲长!

做农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