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是从千里马被埋没的角度来写的,如果从千里马的角度来写要发挥作用应怎样办,急求今天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3 11:20:47
急求.今天要

最好在《马说》的基础上有所升华。从千里马的角度说,身为一个人才,不应该“等”伯乐来发现他,而是应该主动去找“伯乐”千里马如果不被食马人重用,那就应该想办法逃跑或展现他的才能。其实身为一匹马只要跑一跑就能表现他的能力。也许人才想被重用在封建时代很困难,但在当今社会却是有很多机会的,像《马说》中说的“千里马场有,而伯乐不常有。”正因这个事实,才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伯乐身上,而应该多表现一下自己,主动去找伯乐。
一点不成熟的建议~

对,还要写千里马不要因为没有被发现就消沉,要默默地努力,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而且不要看不起别的马,要从平常的事情上比别的马做的好,自然会被人重视的

我想从马的角度来看它不愿意见到伯乐,因为伯乐让它没了自由,没有它想过的生活,而被变成了坐骑,就算是好的坐骑也不如一匹快乐而自由的驽马过的舒适,不是吗?马也想过自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人跨下的良驹!

千里马可贵的是持久力强,速度快,有时间去找伯乐还不如更好的训练自己的速度和耐力。“千里马场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是少有,但不是没有。每个人每件事物存在世上都有其相应的价值:伯乐的价值在于发现良驹,千里马的价值是发挥速度和耐力。千里马何必浪费大好时间越殂代庖的自己跑去找伯乐呢?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