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传綮写生册》,解释其内容(详细的)、风格、特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22:24:39
越详细越好!!
一楼的回答太乱了,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我都知道的了,哎,基本上没有我想要的。
请大家扣住我问题的重点,谢谢

八大最早的书迹为34岁时所绘《传綮写生册》,有楷、隶、行、章草四体,楷书乃明显欧体面目,法度森严。康熙十三年(1674)八大49岁时僧友黄安平为其画《个山小像》,八大在上自题6处,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行书宗董其昌,楷则效法黄庭坚。

  《传綮写生册》共计十五开,所绘瓜果、花卉、玲珑石、松等十二开;书法三开;并先后用楷书、章草、行书、隶书于各页题诗偈十首。于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冬至,八大山人34岁时在其出家地,江西进贤县钦风乡介冈灯社所作。是八大山人现今公布的传世作品中,时间最早的作品.

  已亥七月,旱甚,灌园长老画一茄一菜,寄西村居士云:半疄茄子半疄蔬,闲剪秋风供苾蒭。试问西村王大老,盘餐拾得此茎无。西村展玩喷饭满案,南昌刘漪=(品下山)闻之,且欲索予花封三啸图。余答以诗云:十年如水不曾疏,欲展家风事事无。惟有荒园数茎叶,拈来笑破嘴卢都。漪岩仍索三啸不听。十二月松门大雪,十指如槌,三两禅和煮菜根,味颇佳。因念前事为京庵兄作数茎叶於祝=(敖下厘)上,可谓驴拣湿处尿,熟处难忘也。京庵日侍维摩方丈,知南方亦有此味,西方亦有此味,穷幽极渺,以至于卒地折,曝地断,又焉知三月不忘肉味哉!诚恐西村、漪=(品下山)两个没孔铁槌,依样画葫芦耳。灌园长老题。

  题跋说:八大山人在己亥七月,画了一茄一菜“寄西村居士”,西村居士常将此“一茄一菜”示于同道或朋友间展玩,以至于“喷饭满案”。为此,“南昌刘漪岩闻之”也向八大山人“且欲索予花封三啸图”,但八大山人仅画“三两禅和煮菜根”。后又有“京庵兄”向其索画,因西村、刘漪岩二人均是大行家,故依前为“西村王大老”、“南昌刘漪岩”二人所作,“依样画葫芦耳”,而有这本《传綮写生册》.

  以《传綮写生册》所创作的年代“己亥”及册中款署“灌园长老”而论,此时的八大山人,虽年仅34岁,距离正式剃度亦仅十一佛腊、做住持七年,但是他在出家地江西进贤“介冈灯社”,却已是佛门的“长老”头陀,且这种身份和地位,在社会上已是被认可的公众人物(6)。
  清乾隆、道光《进贤县志》对此均给予了证实:“国朝宏敏字颖学……隐居介冈之灯社及奉新芦田耕庵老人……法嗣传綮,号刃庵。能绍师法,尤为禅林拔萃之器”(7)。
  至同治《进贤县志》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