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俭,败由奢”的说法对吗?(初一的哦,多一点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2 08:23:23

成由俭,败由奢
为了深入阐述人们事业成败和对待物质生活态度的密切关系,便子孙后代理解
“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司马光引用了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御孙的话说:“俭,
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司马光具体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说,“共”即“同”,
即“相通”。“俭,德之共也”,这是说,凡是有优良的道德品质的人,都是以俭
朴、恭俭做基础的。因为俭朴,一个人就不会有过多的欲求。有学问的人欲求少,
就不会被物质追求所奴役,就可以沿着正道行事,一般的人欲求少,就能行事谨慎
小心,节约开支,避免犯罪,富裕家室。因此说,一个人的良好品德来源于生活的
俭朴。
一个人生活上追求奢侈,必然会有过多的个人欲望。有学问的人个人欲望过多
,就贪图荣华富贵,走上邪路,很快招来灾祸,一般的人如果有过多的个人欲望,
就会贪得无厌,任意挥霍,以致家破人亡、身败名裂。假如这种人一旦当了官,肯
定会大收贿赂;要是平民的话,也必定会沦为盗贼。因此说,奢侈是最大的恶德。
为了进一步向子孙后代说明“俭”和“奢”与事业成败的利害关系,司马光又
列举出历史上“成由俭、败由奢”的正反两方面的具体事例,让子孙后代品味其中
的道理。
他说,春秋时宋国的上卿正考父,生活俭朴,平时都是以米粥为食。鲁国大夫
孟僖子由此推断他的后代中必定会出现贤达的人。正如孟僖子所料,正考父的后代
中果然出了孔子这样赫赫有名的大圣贤。
春秋时鲁国大夫季文子,曾经连任鲁宣公、鲁成公、鲁襄公三个国君的宰相,
然而他的妻妾却没有一件绢帛料子的华贵衣服,家中的马匹也不喂粮食。因此,国
君认为他是廉忠的人,多次给予重用。
春秋时卫国大夫公叔文子大摆宴席宴请卫灵公,卫灵公欣然赴宴,席中挥霍浪
费极大。卫国大夫史鳅得知此事,警告他说:“你要大祸临头了!你讲排场,君王
贪图享乐,灾祸要降临到你儿子头上!”果不出史鳅所料,在公叔文子死后,其子
公叔戎贪赃枉法,卫灵公把公叔文子的儿子驱逐出国,戎逃亡鲁国。
晋朝晋武帝时丞相何曾,生活奢侈豪华,挥金如土,花天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