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结块后还能吃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06:20:23
年前开始用的蜂蜜,过了个年回来发现结成块了,成固体的了,不知道还能吃不了?

这是蜂蜜的正常结晶,不用担心不是变质.
解决的办法:你可以将装蜂蜜的瓶子盖紧,连瓶一起放在锅里,加入冷水,将锅放在小火上慢慢加热,(注意:要用小火哦,不然会影响蜂蜜的原汁的)
等水烫了,结晶也还原成液体了,而且以后也不容易再变块状的哦!

能,可以说明这是蜂蜜质量好的表现。
蜂蜜结晶是自然现象
从蜂巢里分离出来的新鲜蜂蜜,大都是黏稠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在 室温条件下贮存,有些蜂蜜会逐渐混浊,进而凝结成白色结晶体,这就是蜂蜜 的自然结晶。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现象,通常是不会影响其内在质量的!
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很多,结晶快慢也和所含葡萄糖结晶核数量、温度高 低、含水量多少和外界温度等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花蜜组成与气温变化对其影 响最大。

刚分离出来的任何蜂蜜,外表看似澄清透明,但是,如果放在显微镜底下 观察,却可以发现有许多葡萄糖小晶体不停地在运动。蜂蜜中葡萄糖的分子, 就围绕著结晶核,像滚雪球一样,不断运转逐渐变大,最后成为体积较大的晶 体,沉淀在容量底层。一般而言,葡萄糖含量越高的蜂蜜,结晶体越多,结晶 速度亦快。由此可知,结晶蜂蜜,其实就是自蜂蜜中析出的结晶葡萄糖,仍然是 可口的天然糖味料,绝非变质变坏,大可放心享用。

经过专家研究,13~14℃是蜂蜜最易结晶的温度。因此,很多人习惯地把蜂蜜放在冰箱中贮存,并不是很好的贮藏方法。因为当温度逐渐降至冷藏的5℃左右前, 已经过13~14℃的阶段,很容易促成蜂蜜产生结晶现象。如果又不了解其缘由,反而 误以为变质变坏,那才是天大的冤枉。

蜂蜜中含有大量的容易结晶的单糖,所以当放置一段时间后出现结晶,放心,没有问题的

结晶是 析出晶体来.这证明 蜂蜜浓度很高.也可以说是好的蜂蜜.正常的.可以吃.

看保质期吧。你哪儿买那么纯的呀。活性物死了吃了有啥用。

这是正常的结晶,当然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