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为什么又叫做皂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2:38:59
就是那个腊月二十三上天言人间事情的灶(皂)王?

北京皂君庙

  皂君庙位于北京西郊皂君庙村,建于清道光十四年,属民间私建。

  灶君,亦称灶神、灶王等。因为灶神是主庖厨之神,常被炊烟熏黑,所以又称皂君。灶神之说最早见于《庄子》。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8年),北京西直门外七里处的篱笆房有一处倾圮破败的古刹,由御膳房总管出资加以维修扩建殿庑数楹,茶亭一座,植树百余株,另外购置墓地数十亩,延请寺僧师徒四人加以经管,这样就由一个古刹改成了全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专祀灶神的皂君庙。御膳房捐建的皂君庙等级最高。“灶”、“皂”同音,且二者也有内在联系,用“皂”不用“灶”显现出北京皂君庙的超凡脱俗与众不同。后来,在清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屡有修建,但始终不曾敕建或赐建,资金来源还是御膳房或信士捐献,这就保持了祀灶始终是民间信仰或民俗的性质。乾隆十七年(公元1753年)重修皂君庙碑记载:“民间庖厨之地例设神位,尊之曰东厨司命。……岁末以牲醪而送之,谓之醉司命。至正月则迎之饧箫粥”。辞(送)灶是在腊月二十三,灶王上天“述职”,往返需时7天,所以迎灶是腊月三十或正月初一。
  经过历史的沧桑,如今皂君庙已荡然无存。只在原址上还保存了几座碑碣,述说着北京皂君庙的修建经过,给我们研究祀灶这一久远的民间信仰和习俗留下了可贵的文字(碑文)记载。

灶王又称“皂王”,因为天天烟熏火燎,白脸也变成黑(皂)脸了,所以到了除夕之夜,接这“一家之主”归来,再贴新的灶王爷夫妇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