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锶盖上长白茸了,是什么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1:51:20
应该不是白点病,因为比点大一些,上面隐约有点茸毛样的东西,胸鳍上也有.鱼还擦缸,对了,是红鲫鱼.这是什么病啊,应该用什么药.
主要是在鳃盖上,和胸其上,特别是其上边上长了很多.

初步判断水霉病或鲤白云病。
  ◎病因

  水霉菌广存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於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於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於鳟鱼几乎全年皆可发生。
  ÷-----------------------
  [流行情况] 流行于水温6-18℃,并稍有流水、水质清瘦、溶氧充足的网箱养鲤及流水越冬池中,当鱼体受伤后更易暴发流行,常并发竖鳞病、水霉病,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此病可不治而愈;在没有水流的养鱼池中,溶氧偏低,很少发生或不发生此病。

  [症状及病理变化] 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点状白色粘液物附着,并逐渐蔓延扩大,严重时好似全身布着一片白云,尤以头部、背部及尾鳍处粘液更为稠密,故叫鲤白云病,严重时鳞片基部充血,鳞片脱落,鱼靠近网箱溜边,不吃食,游动缓慢,不久即死,剖开鱼腹,可见肝、肾充血。

  [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并需刮取体表粘液进行镜检,因鲤斜管虫、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大量寄生时,也可引起鱼苗、鱼种体表有大量粘液分泌,并引起病鱼死亡。进一步确诊,则必须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1.进箱的鱼种应选择健壮、未受伤的鱼。进箱前鱼种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等药浴,杀灭体表寄生虫及病原菌。

  2.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抗病力,缩短越冬停食期。

  3.在该病流行季节,每月可投喂抗菌素或磺胺类药1-2次,每次连喂3天。

  [治疗方法]

  1.外用药 在网箱内遍洒福尔马林或新洁尔灭。

  2.内服药 将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为一个疗程。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於坏死组织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