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左派 和右派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5:36:43

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和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翼;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政党就被称为右派或者右翼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路线。其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称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采取盲动主义以及关门主义等:另一种称右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为了眼前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企图引导无产阶级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这两种表现形式,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因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左”倾机会主义是形“左”而实右的(王明李德在长征前期的右倾逃跑主义的转变)。实事求是地说,历史上左派曾经是起过进步作用的,而“左”倾机会主义一点进步作用也没有起过。所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在“左”字上加引号,就是告诉人们,他是形“左”而实右的。形“左”就含有激进、冒进、盲动的意义。至于右,不会引发歧义,所以没有必要加引号。

除了要讲明两个词语的来源外,还要辨析两个词语所反映的思想倾向。
陈独秀革命时期犯的是右倾错语,由于认识上的错误,他脑子里认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的领导权应该由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党来领导,所以就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行为一再忍让妥协,甚至压制工农运动,致使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气焰愈加嚣张,权、势更加膨胀,最后导致共产党面对屠杀无还手之力和大革命的失败。那么在学生明白了上述道理以后,我将此归结为一句话:即(蒋介石蠢蠢欲动之时)中共“该出手时不出手”。也就是说,中共应“该出手时就出手”,抓住时机,采取措施,及时地给蒋介石反动派以狠狠打击。
因此,可以说右倾是延误时机,丧失机会,削弱优势,造成危害。
我给“左倾”形象地概括为一句话:“不可为而强为之”。
中共“左”倾表现在两大方面: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从时间上分为解放前和解放后。在阶级斗争上的表现有:解放前的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解放后的反右派扩大化、“反右倾”和文化大革命;经济建设上的表现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0年代的中共及其革命力量明显处于劣势,与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力量相比悬殊很大,硬碰硬不是等于鸡蛋和石头碰吗?可当时执行王明路线的博古、李德,不顾这种实际,面对国民党百万军队的围剿,硬要人数、装备等明显不如对方的红军“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