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崛起对于东南亚国家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9:48:51
谢谢大家回答
请给出理由和分析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感到喜忧参半,希望与恐惧并存。他们惧怕中国有朝一日会重新控制整个东亚地区,但是也把中国当作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又一部"发动机。为什么怀有恐惧呢?是因为惧怕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世贸组织成员的资格会抢走东盟国家在欧美以及日本的出口市场份额,也是因为惧怕中国会从东盟国家的手中夺走国际上的直接投资。为什么怀有希望呢?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力以及拥有13亿消费者的国内市场将会成为东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所在,而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则仍然持续着十年以来的萎靡不振。
东盟国家一方面在紧密地注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转型和崛起,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又在为了恢复1997年经济危机之前的强势增长而奋斗不已。东盟国家的恐惧感来自于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和增长速率。而如果印度经济在未来的时期内能够重现中国经济的辉煌的话,这些国家也会产生相同的恐惧感。

面对东盟国家的忧虑,中国政府提出与东盟合作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为那些欠发达的成员国提供帮助,希望以此来减轻其他国家的成见。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游客给东盟国家旅游业带来繁荣以及人民币的长期坚挺为区域货币汇率的稳定作出贡献。

中国究竟是一个威胁还是一个机遇,取决于中国经济与单个东盟国家的经济之间究竟是相辅相成,还是尖锐竞争;取决于东盟国家是否能够克服恐惧心理,有效地利用各个机遇。

乍一看来,中国目前1000美元的人均GDP值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水平几近相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也许可以算做是这些国家的竞争对手。但是,判断中国是否是竞争对手所依据的事实要复杂得多。

中国国内实际上包含了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一方面,中国上海的周围地区拥有高端而精密的产业;而另一方面,其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还相当地原始、落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很注重利用国内已开发地区和未开发地区之间的互补作用。如果一项产业在中国的发达地区失去了它的竞争力的话,它不需要离开中国而仅仅向西部的欠发达地区移动,便可以重新焕发活力。

判断中国是否竞争对手的另一个不确定因素便是中国经济快速的转型。目前,中国仍然只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内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比如说纺织品、服装、玩具、鞋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