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出历史上有名的寒士(被贬的人\受苦难的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4:07:22
杜甫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想知道中国历史上有那些有名的寒士~~~
用来做论据的~~所以多多益善~~~~谢谢大家了~~

汉【路温舒】,曾用蒲草编织成席,借人家的《尚书》抄在上面诵读,汉【公孙弘】,把竹子削去青皮,借人家《春秋》抄在上面涌读。他们 家贫无书无纸,尚知勤勉攻读。
汉【朱买臣】,靠打柴维持生活,每天砍柴,把书放在树下读,挑柴回家,又把书悬在扁担头上读。
◎囊萤映雪◎
晋【车胤】,家无燃油,就把萤火虫装在白纱袋里,借着萤光读书;
晋【孙康】,也因家庭贫寒,就坐在雪边,映着雪光读书。他们虽然都很穷,却能勤奋好学。
◎凿壁偷光◎
汉【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隋【李密】,年幼时给财主家放牛,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牧边读书。他们虽然很劳累,还是自强好学。

外国的我倒是知道一些。

你去搜一下安徒生写的《光荣的荆棘路》。那里面有很多例子。

柳宗元,一辈子不受重用,死在被贬之地。刘禹锡也差不多。

屈原啊,好多写诗的,写那种发牢骚的诗的使人有很多就是啊,尤其是他们自己觉得委屈得不得了。例如 李白,张继,五柳先生,好多了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