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原状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8:55:15

清澈

黄河经过几十次改道,而从源头到洛阳从古至今基本没变过;而自天津以下开封[胶东半岛一万年以前是若干个岛]大别山以东的黄淮平原基本是黄河与淮河下游堆积泥沙形成的。洛阳郑州开封一线以下主要的改道方向有:

1 最先是经天津沧州间入海,携泥沙淤积成了今河北平原。

2 也就是从河南兰考以东急剧转向东北,终点是即今天的黄河流入的莱州湾或两侧。

3 从徐州至宿迁方向东流入黄海,并以泥沙淤积成苏北大部分地区。

4从花园口及其附近决堤后,夺淮经高邮,扬州附近流入长江,形成长江一部分后,再入东海。

5楼上说得没错,黄河在两千年前是清澈的。
后来由于大规模的砍伐,刀耕火种,过分放牧,从东汉中后期开始,晋陕与内蒙中西部的植被逐渐消失,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加之气候的循环变化,古人不能合理认识并加以疏导,利用黄河,一步步地黄河在荥阳以下被加固加高成了悬河,水质也由东汉时的清澈,逐渐变黄,以至今天不堪入目的模样。
[苏州沈竹萱 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河在历史上有过多次的改道,在我们华夏文明的早期,黄河就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泛滥,最后在大禹的带领之下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治理成功,那时的黄河入海口在今天的天津海河入海口附近,也就是说黄河的下游与海河的五大之流之一的卫河重合,与当时的海河一同流入渤海的。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春秋时期,黄河开始改道在今天的沧州沿海流入渤海,并且一开始是有以前那个入海口,也就是同时拥有两个入海口的。到战国之后就以南边那个入海口为主了。到了西汉时黄河发生了水灾,又开始夺济水的入海口入海,这样它就又保持了两个入海口,一个是原来在沧州那个,一个是在山东东营入海原来的济水入海口。从两汉到隋唐这近千年的时间里,黄河发生过多次水灾,主河床也变化了多次,但入海口一直都在沧州与东营之间来回摆动,都是流入渤海的。北宋时黄河夺海河入海口入海。而南宋时黄河又改道南流夺淮河入海口入黄海,这之后经历元、明、清三朝一直到1855年前,黄河又发生过多次泛滥水灾,主河道 发生过很大变化,但入海口基本没发生太大变化,也就是说这段时间里它一直都在流入黄海的。1855年之后黄河又发生水灾,改道 北移到原济水的入海口入海,也基本上是今天黄河的入海口。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