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22:49
我门需要做一份东西需要用到这些,请帮忙

传说在古时候,“年”是一种怪物,每到年底最后一天(指的是农历的年底哈,现在所用的公历是老外发明的)要出来做一些吃人之类的事,后来人们烧竹子(爆竹)吓它,把它吓走,当这天完了之后人们就开始庆祝劫后余生。于是乎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 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
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
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 式定名为春节。
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
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
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
俗至今仍很盛行。我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 新
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用红纸写春联始于明朝。年画源于唐朝的门神,它和燃爆竹一样,在古代都是用来驱鬼避邪的,现在却成了专为增加喜庆气氛的习俗了。贴“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们把写在红方纸上的“福”字,故意倒贴在 门、窗、家俱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 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待第一声鸡啼 之后,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均着节日盛装,先给 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然后走亲串友,相互道贺祝福。 此时的神州大地,处处闪光溢彩,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一至沉浸在欢乐、祥和、文明的节日气氛中。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