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试后获得贡士称号的举子,是不是都能成为进士?如果不是,能成为进士的比例是多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8:25:12

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

进士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于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京城贡院举行,亦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当然不会全部录取,否则就会变成台湾,2。6分也能上大学。

至于比例,就不好回答了。各个朝代人口,州郡府县的数量不同,所需要的官员就不同。大致是:
1。开国初期,因始建国,则需要大量的官吏,加之此时全国人口还在恢复中,自然报考与录取的比例是很高的。
2。中后期,人口急剧增加,官府跟着人满为患,人浮于事,退下来的小于录取的,久而久之,造成机构严重臃肿考试的越来越多,录取率却逐年变小,只能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