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在哪本书上分析了悲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0 06:14:48

在戏剧方面,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第一部探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总结性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认为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这是艺术史上第一次对戏剧的本质做出探讨,更开创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传统。他的观点后来被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诗艺》中加以发挥,从而间接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

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理论零星散见于他的一些著作中,并为许多后来者搜集、整理、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我看来亚氏悲剧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这种艺术“借激起怜悯和恐惧来达到这些情绪的净化。(《诗学·第六章》)他指出了悲剧快感来源,颇具见地。下面,我仅就悲剧所激发起的“怜悯”与“恐惧”这两方面,进行进一步阐发。

广义的“怜悯”是“同情”的一部分,但专指主体具有和受难者同样痛苦的感觉、情绪和感情。怜悯一个对象,往往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如我们一般对这个对象抱有某种好感枣我们很少怜悯自己厌恶的人;另外,当我们对某个对象产生怜悯之情时,往往自觉有某种心理优势,认为自己的某些特征优于对方。正是由于怜悯可能产生的后一个前提,有人对亚氏的“怜悯说”提出质疑,因为悲剧的主人公往往远远超出常人,“怜悯”也就无从谈起。(有关言论可见尼柯尔的《戏剧理论》)

然而质疑者忽略了主体产生心理优势的原因并不只是个人的性格、能力,而且也包括“处境”枣事实上,主要是由于“处境”。悲剧的主人公必定是落入了悲惨的处境,因此可以获得观众的怜悯之情是无可置疑的。

更为重要的是,真正进入悲剧情景的观众,由主角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的是“人类”在无可预测的命运之手中的软弱与无助。因此,“悲剧的怜悯不是指向作为外在客体的悲剧主人公,而是指向通过同感(“内摹仿”枣言者注)已与观众等同起来的悲剧主人公”,“他们的痛苦已经成为我们的痛苦,……我们和他们联合起来面对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恶,就是破坏宇宙的道德秩序的因素。”枣总之,悲剧引发的怜悯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一种“自怜”。(朱光潜《悲剧心理学》)

正如前面所论述,悲剧使观众感到“人类在无可预测的命运之手中的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