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汉语里,“与”与“欤”是属于通假字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7:48:53
可否举出具体例子?谢谢!

是的。但古代汉语的这两个字是繁体的。

与——欤
《说文》:“与,党与也。”《汉书·燕剌王刘旦传》:“群臣连与为朋,非毁宗室。”《荀子·王霸》:“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与”字也被借用作语气词,如《论语·微子》:“是鲁孔丘与?”《孟子·公孙丑上》:“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为了与本义相区别,后来造了“欤”字,成了语气词的后起本字,今简化为“欤”。

在古汉语里,“与”与“欤”不是属于通假字。

[ 与 ]8页
①亲附,跟从。②同盟者,同类。③给,给予。
④对付。⑤等待。⑥全。⑦介词。跟,同,并。
⑧介词。替,为。⑨连词。和,及。

[ 欤 ]
①语气词。表疑问。例,柳宗元《梓人传》:“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其:大概。
②语气词。表感叹。例,韩愈《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乃:竟。

不是。欤是语气助词
子非三闾大夫欤?——《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