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分类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7:58:27
有人说是: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宗主制度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中止于秦统一六国,然后是宗主制度社会,最后是社会主义社会)
还有人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之以社会
(奴隶社会中止于秦统一六国,然后是封建社会,最后是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古代社会性质可以概括为四大特质:一是农耕文明。中华民族自古逐水而居,以农耕为业,靠种植水稻(南方)、小麦(北方)为主要农作物。农耕文明的一大特点是聚族而居,靠族人的相互合作与彼此帮衬,既抵御外来的侵略和威胁,防御自然界的天灾,又有效促进族人内部生活的和谐与繁荣。

二是宗法社会。中国人聚族而居时,往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并以家庭和家族的传承和繁荣为目标的,依靠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习俗与规则来调控整个血缘共同体的关系,包括分配共同的物质财产(一些村庄有专门的“公田”与“公山”)、提供共同的安全防护,以求形成促进个体、家庭、家族共荣的局面。

三是专制权力。秦以降,中国古代社会千百年来“皆行秦制”,实行的是朝代轮换制的专制皇权主义。这种专制权力对人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制和戕害,往往通过居正统地位的儒家学说来实施对人和社会的教化,同时通过如科举制度进入官场实现人生与家族抱负的选择性激励,一方面收服人心,安定天下,另一方面让人接受既有现实,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在“生不过百年”的“生有涯哲学”中无奈开辟“天高皇帝远、心远地自偏”的闲云野鹤式生活境界,不得不接受被统治被奴役的命运。

四是儒家学说。虽然从积极意义上看,以“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为宗旨的儒家学说有教化人与社会的基本功能,但在政治领域,儒家学说的功能基本上被简化为维护皇权统治、遵从长幼尊卑的等级秩序、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的代名词,甚至沦为专制权力的帮凶和打手。

农耕文明、宗法社会、专制权力、儒家学说四者之间的彼此叠加和相互强化,通过儒家学说的粘合,又进一步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千年不变的封闭文化特质和生存环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后人的改革与发展设定了难以突破的制度与文化桎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原始社会(终止于大禹之子启)-奴隶社会(终止于秦统一六国)-封建社会(终止于1901年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终止于1945年)-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终止于1949)-社会主义(至今)
有几个时代的争议较多:夏朝建立至秦统一是奴是封;辛亥革命至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资本主义共存还是应分列等等,还有农村与城市体制的不同也是争议焦点。

最传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