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文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08:07:11
清明节的文化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春分后的半个月,当太阳到达东经15度的那天即清明节。清明节总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前后,此时正值春意盎然,万物竞发,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
清明节又称“思亲节、寒食节”。在中国民间,至今仍然保留着在清明前一天禁火寒食和扫墓的旧俗。
扫墓选择清明节:一,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或塌陷,需要修整:二,清明前后,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可借此去郊野,扫墓踏青;三,据载,春秋时代,晋国贤臣介子推不愿下山受封与母亲一同被焚于清明前一日(寒食节),人们为怀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于清明扫墓。
中国乡村的扫墓活动,多半带有迷信色彩。20世纪50年代之后,国家提倡在清明民怀革命先烈。

清明还要吃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