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结构转变有那些后发优势??? 体现在那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1:37:15
要详细点的

。198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农业占63%;到去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了9个百分点,牧、渔业则分别上升了3个和6个百分点。同时,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了95%。

这期间,二、三产业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经过13年来的技术改造,我国传统工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市场赢得美誉。特别是高技术产业,近5年来的产值年均增长20%,高于同期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重由9.8%提高到17.5%。在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旅游、影视、科研、技术服务、邮电通信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开始上升,咨询、物流、连锁经营、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20世纪90年代初,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28.9%,2000年已经降为24.4%。

三个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在逐步走向协调。20世纪末的10年间,三个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12.2%和8.3%,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27.1:41.6:31.3变为15.2:51.2:33.6,从业人员结构由60:21.6:18.4调整为50:22.3:27.7。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是否能够成功,在于它是否能够发挥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而资源禀赋决定于当时的拥有的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相对份额。一个共同的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提高,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结构得以提升,主导产业将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变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上面。中国二十年改革开放、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就是成功地利用了中国劳动力相对价格较低的比较优势,逐步占领了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家用电器等国际市场,快速积累资金,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按照这个理论,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后发优势”:充分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用较低的成本引进先进技术,加快技术变迁,加速资本积累,提高人均拥有资本,从而提升中国的资源禀赋,实现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