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际金融知识,分析我国提高贷款利率的利与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6:59:13
如题~~~~~~~多谢了,老师要的题目

给你篇文章看看吧。

  宏观调控出现了严重的逻辑错误。

  以中国之大,以为用简单的财政金融工具,可以平衡产业均衡发展,无异于痴人说梦。

  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刀切下来,该死的未必死,该生的不能活。

  从紧的货币政策,考验的是企业的融资能力!绝对不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个道理迅速反应为企业的市场行为:疯狂圈钱!

  有了钱,将成为紧缩政策的直接受益者。这就是那些嗅觉灵敏者的第一反应。平安保险和浦发银行错了吗?君不见,大西洋那边,美国金融机构在进行同样的游戏!哈哈!囤积是为了居奇;投机是为了暴利。

  请注意!中国的企业将很快进入真实的恐龙时代。

  除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一样的杀生。

  财政不是用来积极干预市场的工具。

  谁有能力管制价格?区区五万亿元财政收入,可以堵截滔滔通胀之江河吗?

  不进行票证制补贴,就是不想有针对性的对人进行补贴,而是补贴大企业。市场将自动灭绝“没娘的孩子”。这不是在制造恐龙世界吗?

  增加一些国家投资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吗?笑话!凯恩斯的真实贡献不是就业!是战争!

  恐龙们可以增加就业吗?刺激消费吗?增加需求吗?真的这样蠢吗?

  笔者大声地说,宏观调控不要杀生!要放生!要养生!

  所有宏观调控的着眼点、立足点在于均衡企业的盈利能力。

  均衡的含义:一切创造价值的行为均应获得合理收益。

  为了均衡必须压抑暴利,必须对受剥夺者补贴和补偿。

  这才是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在收水,财政政策在放水。收的是谁的?又放给了谁?谁因此而获益?谁因此而死亡?收和放合理吗?生与死正常吗?

  周末,静静的看中国经济学家们的演说。只看到一张一张的嘴。看不到脑袋。完全是一台一台精美的全自动留声机。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智者。为什麽要接受别人的心理暗示?为什麽沉浸在别人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