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抚夷越的故事名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7:55:41

问我孔明的问题最好了~~

出自诸葛丞相的<隆中对>
在汉代以前,“西南夷”(现今四川大渡河以南、云南、贵州大部及广西北部沿边地区,古为“夷越之地”,三国时期所称“南中”)一直都没有取得过正式的编制,只存在以当地的叟族部落为主的“滇王”。对南中地区的发展贡献卓著的第一位政治家是汉武帝,西汉元封二年(109),汉武帝平滇,设益州郡,把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推行到了西南边疆,中原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也得以进入南中地区,这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奴隶制解体,正式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开端。一直到刘璋父子统治益州时,南中地区基本处于薄弱的治辖之下,当时南中只有四郡:越省、益州、牂牁、永昌。

刘备定蜀时,刘璋出降,这四郡的郡守估计也就顺便投降了(因为史书没有任何关于刘备入蜀后兴兵取得南中地区的记载)。后刘备北上夺取汉中,称汉中王,继而又在成都称帝,后东伐孙权时,因蜀中空虚,对该地区的不稳统治终于爆发隐患,南中诸郡在东吴策动下发生叛乱,动摇蜀汉后庭。

南中当时之乱,以各郡的太守任免情况便可见一斑:

益州:南征前太守正昂被害,改派张商,又被执送吴,后诸葛亮派王士为太守又“为蛮夷所害”。

越巂:章武三年,叟大帅高定吞郡称王,诸葛亮只好遣当时的越巂太守龚禄“住安上县,遥领太守”。

牂牁:南征前,向朗、费诗先后为太守,但朱褒据郡以反。

永昌:章武初仍无太守,证明刘备政权当时还没有有效地统治该地区。

章武三年(223),刘备殂于永安宫,南中诸郡大姓纷纷据郡造反。当时总领全国军,政,财大权于一身的丞相诸葛亮以国家新遭大丧,“未便加兵”为缘由,没有立刻对南中地区诉诸武力,而是巧妙地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先遣邓芝出使东吴与孙权重新修好,斩断了南中诸郡的外援,另一方面“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大力休整伐吴时蜀汉遭受的经济和军力上的重创。

经过两年调养,当内外形势有所好转之后,诸葛亮便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东路由马忠率军攻朱褒,中路李恢攻盘踞建宁的雍闿和孟获,诸葛亮自己则亲率大军从西路攻越嶲的高定。其间进军永昌的雍闿突然为高定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