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这个日子到悲凉的墓冢前去凭吊已逝去的亲人和朋友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7:30:43

清明节的来历
在一年当中,分为二十四个节气。这其中惟有清明是以节日的形式出现的。人们喜欢清明节,喜欢清明时节美好的风清物宜,也欣赏清明节丰富的内涵。
早些时候,人们普遍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后来,有些人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清明节既含指节气,又包括纪念的意义。春秋时期,介子推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供奉晋文公使其得以生还。后介子推功成名就隐居绵山,而晋文公放火焚山,逼介子推复出作官。孰料介子推留下一首遗诗,决意焚身一死。他在诗中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愿君清明复清明。”晋文公被介子推所感动,下旨规定介子推殉主之日严禁烟火,吃寒食,年年如此。此后,在清明之日称“寒时节”,也称清明节。
在许多学者看来,清明节的来历并非前面说的那样简单。它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初的大禹治水,确有天清地明之功;武王伐纣,被誉为“肆伐大商,会朝清明”;秦皇不时起居于墓侧,则有祭奠之意。而这一切又都发生在“清明风至”之时,到了公元732年,唐明皇来的干脆,他频布了一道御旨:“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该允许,使之永为常式。”从此以后,人们把清明作为祭奠先人的节日。

春天本来就是悼念已失去亲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