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民力自助?具体的法律依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5:10:39

我知道你说的意思
但那个不叫“民力自助”
叫“私力救济”,又称“自救”,是相对于“公力救济:而言的

一、自救行为的涵义
自救行为,又称自助行为,是指权利被侵害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权利或恢复原状的行为 或
是指权利被侵害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采用为社会公德、习惯和公序良俗所认可的手段,保全自己的权利并使之恢复原状的行为或
是指权利人为保护自身的权利,在情况紧急而又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毁损或拘束等强力影响,而为法律或社会公德所认可的行为。
自救行为在我国刑法当中并无明确规定,现在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上述三种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所下的定义。
二、自救行为的理论依据
就理论角度而言,针对自救行为的必要性,理论界存在着 两种不同的观点:消极论者否定自救行为的合法性,其理论依据在于:

1、 在法制社会里,由于完成了国家统一权力,确立了法 秩序,个人权利统合于国家权利保护之下,其前提是禁止 私人复仇、救助,而自救行为是一种不依法定秩序而损害 他人权益的行为,破坏了法的安全性;
2、 自救行为的限度较难把握,容易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 应有的损害;
3、 自救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行为人的请求权,就是义务人不履行满足行为请求权的义务,是一种不作为的违法 义务,对不作为行为也可使用正当防卫来满足请求权人的 请求,无需另设自救行为。

我们认为,应承认自救行为的适法性及现实意义,其理由
在于:
1.从法理角度而言,由国家有关机关实施的救助,属于公力 救助,但由于具体情况的特殊性.公力救助难以及时、迅 速地发挥其作用,难以达到其预期目的,如不允许私力救 助加以补充,必将显失公平.
2、从法律价值角度分析,刑法应该是公平性和效益性的 统一,而自救行为则有利于及时制止不法行为造成的后 果,降低社会成本,减少社会损失,尽快地恢复稳定的社 会秩序;

3、就社会效果而言,自救行为的合法化有助于鼓励和倡导广大公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培养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体现刑事政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