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是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7:42:25

士大夫

shìdàfū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scholar-bureaucrat] 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充乎士大夫之列

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清·周容《芋老人传》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指“科举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这是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一个社会集团。
历史
--------------------------------------------------------------------------------

起源:精神渊源
--------------------------------------------------------------------------------
“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泛指具有一定才能的民间人才。他们往往出身于贫寒之家或没落的贵族,靠自己的一技之长依附于贵族,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春秋战国群雄割据,战乱频繁。各国有名有钱的诸侯贵族,如春申君、孟尝君等,都以“养士”为时尚,最多时可达数千人,还互相攀比炫耀。“毛遂自荐”的典故说明,当时的“士”并没有特别的标准,甚至是自称有才,也可以说服贵族成为一个“士族”。

提出“士”的理论标准的是孔子。《论语·子路》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答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这就是说,只要严于律己、忠君爱国的人就能称为“士”。孔子的这个“士”和“君子”的概念基本上是重叠的。

这种“士”的精神,在实践上更多的是“武士”。如刺杀秦王嬴政失败的荆柯,在出发前就立下豪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为了君王托付的使命,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豪迈气概和高洁品质被作为一种精神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