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陈刚的文学作品《音乐就在我心中》的原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1:11:31
选自《三只耳朵听音乐》

首先.LZ弄错了问题,文章是<音乐就在你心中>哦.
音乐就在你心中 陈钢

音乐是什么?我——懂吗? 当然,哪有音乐家不懂音乐之理!可我真是常常为这个问题所困惑。似乎在音乐的旅途上跋涉得越长、越久,就反而对“音乐”的定义越朦胧、越糊涂。特别是当一些理论家提着冷冰冰的解剖刀“分析”音乐(如什么是“奏鸣曲”,什么是“变奏曲”,什么是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时,我就更觉得音乐顿时变得僵硬、枯干和不可亲近了。其实,音乐就在这里,就在你心中! 乐为心声。这是音乐最神奇的魅力。音乐,它可以像雷电一样,一闪间劈开你的心扉,让你的心颤抖,让你的心翻腾,让你的心苞绽开朵朵鲜花。音乐,它可以“捕捉到一些快乐的影子、悲伤的痕迹;听到严酷的命运之门被沉重地敲响;嗅到从绿色田野上飘来的幽香……”(朱俊:《仰视音乐》)1981年我去美国回访小提琴大师斯特恩时,特地送了他一幅摘自〈乐记》的条幅:“情动于中而形于声。”这个中国古训递给了我们一把解开音乐之谜的钥匙——那就是情。有了真情,才有美乐。音乐是一个缤纷多彩的音响万花筒,它是一中宽容的艺术,一种包涵量特别大的艺术。特别是作为一个二十世纪的现代人,我们不能只用一只耳朵听一种晋乐,而是应该竖起三只耳朵来听三种不同的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和现代音乐。纽约就是这样一个音乐刀花筒。当衣着讲究、正襟危坐的听众在金碧辉煌的大都会歌剧院欣赏普契尼的正歌剧时,雀跃的人流也正涌进目老汇的剧院里为那些新上演的轻歌剧喝彩——以庇隆夫人为题材的音乐剧《艾维塔》竟连演数年而不衰;当千千百万观众如痴如狂地迷醉在杰克逊的歌声中时,莫扎特、贝多芬的交响曲却像空气、水流那样,轻轻地渗进了商店、办公室和人们的心中,显示出它们无限的生命力!现代音乐的上座率虽然没有那么高,但却拥有一批忠实的知音。有一次,我出席了一场现代音乐会,听众只有三四十人,但是,他们那么专注、那么热诚地倾听着每首新作。每当作品演毕,作曲家就在听众的欢呼声中与聚光灯的照射下上台谢幕。置身于如此温馨的氛围,现代作曲家一点儿也不会感到孤独与寂寞。人们既然有一颗“性格组合”的内心,那就会有“立体声、多轨道”的听觉网。不同层次、不同口味的人,会有不同的听觉选择。我们既可以走近崇高,“抛却一切烦恼的思绪,得到一份超脱与来自内心深处的协和”(《仰视音乐》);又可以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