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1:14:52
秋夜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低,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_______,陕北民歌“_________”常用这种表现手法。

2、如果把本诗第三句中“尽”字换成“滴”字或“流”字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与陆游《示儿》诗的主题基本相同,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的同情,对_______的期盼,同时也暗含对_____________的不满。

作者2岁时,北宋被金灭亡,所以他从小立志要杀敌报国,后来更是多次亲赴前线。这首诗写于1192年,他已退居在山阴家中,而北方领土仍在金人统治下。深秋的早晨,他推篱笆院门,迎面凉风吹来,更增添了他的痛苦悲愤。虽然已是68岁的老人,而且身处贫困,但他仍念念不忘沦陷区内的大好河山,以及金人奴役下的北方人民——他们哭干了眼泪,望眼欲穿地盼望南宋军队早日解救他们,却一年又一年地白白等待。对此,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两句诗苍劲悲凉,充分表现出诗人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
1、起兴(或比兴、兴) 信天游
2、不行,“尽”字强调眼泪流干,程度比“滴”和“流”字要深。 3、百姓、王师、统治者(或统治者未能及早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