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2 23:54:20
请从企业信息管理角度举例说明。

  1. 解除瓶颈生产工序

    有一句格言:“瓶颈工序决定最大产能”。均衡是生产进度的重要保证,在100个环节中,只要存在一个环节效率低下,那么99个环节的努力都可能解决不了进度落后的问题。因此,抓住瓶颈工序的生产节拍,不断予以改善,是提升效率最重要的法宝。
     旧的瓶颈解决,新的瓶颈又产生,不断消除瓶颈,持续推动组合优化,实现生产效率大提升。

  2. 实施绩效、计件薪酬

    如果一家企业员工的固定工资超过70%,这家企业就已经离死亡不远了,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因为“旱涝保收”的员工根本就不可能有积极性。,管理就是利益分配,分配得好就是双赢和多赢。生产管理最宝贵的财富是员工,员工的核心是激励,激励的重点是满足员工的需求。

  3. 鼓励员工自检与互检

    在生产管理中,一般来讲,只要品质好,效率自然高。不良品返修往往会影响3倍以上的效率。在以往的生产合理化咨询中,发现一般企业都花费大量的资源做好首末件、全检、专检,却忽略了员工的自检与互检。 

  IT技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花费在IT技术上的投资并不多。但是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IT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了在IT方面的投入。到20世纪80年代,IT投资已经在企业的支出中占了一个相当高的比例。据统计,这一时期美国企业花费在IT方面的支出占其资本总支出的50%以上。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如此的高投入并没有换来业绩的改善和竞争优势的提高。相反,却有很多企业因为不堪IT投资的重负而陷入困境。1987年,摩根集团经济学家Roach在比较使用信息技术的工人和一般工人的生产效率时发现,美国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大量投资并没有换来相应的生产率的提高。由此Roach认为,IT技术的运用并没有带来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继Roach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Solow也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观察,Solow的评论是“你到处都能看到计算机,唯独在生产率统计中看不到计算机的影子”。
  上述观点刺激了人们对IT价值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使之成为过去20年中IT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