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回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8:34:59
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1:作者将“耳聋”比作什么?这样写的好处?
2:(1)一个人到田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2)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这2句话有什么含义?
3:为什么“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 耳聋比作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
2 (1)不能聆听到别人的声音,宁愿独自一人。表现出贝多芬在耳聋之后的孤单心情
(2)《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本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大部分事迹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
3 因为全场掌声雷动但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

3.因为贝多芬指挥时节拍打错了,没有与乐队形成一致,听众都已经看出来了,只不过因为尊敬贝多芬而且钦佩他,才没有说出来。这是为了让他的最后一场指挥圆满结束,表现对他的尊敬。
1.

2.(2)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表现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罗曼·罗兰之前完成的《贝多芬传》是最著名的贝多芬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
3.所以表情奇怪,是因为观众发现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指挥与乐队节拍不合;“全场掌声雷动”表现贝多芬虽已失聪,然而用心传达出难以名状的感悟,从而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成为思想的载体,心灵的归宿,而令音乐指挥出乎意料地成功。

保证确

.所以表情奇怪,是因为观众发现大音乐家贝多芬的指挥与乐队节拍不合;“全场掌声雷动”表现贝多芬虽已失聪,然而用心传达出难以名状的感悟,从而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使音乐成为思想的载体,心灵的归宿,而令音乐指挥出乎意料地成功!!!!

1.把耳聋比作不见天日的囚室2.(1)1.一棵树可以大自然的声音2.树的心灵是纯净的(2)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3)因为贝多芬指挥错了

1.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不见天日的囚室
2.(1)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流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书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的贝多芬远离了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人不如树好。
(2).《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受贝多芬的精神感召而创作的.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都是表达了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3.观众看到贝多芬指挥不正常而表现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