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中鲁肃的出场有什么作用?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7:39:38
另外还有“吴下啊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什么?
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见证事态发展
简单点说是 不要小瞧人

谦虚谨慎 热爱学习

在《三国志》中,周瑜鲁肃吕蒙合为一传,而陆逊独分一传,其缘由并非陆逊能力大幅超过前三人,其原因如此:周瑜卒时三十六,鲁肃卒时四十六,吕蒙卒时四十二,平均仕官年龄不过二十年;而陆逊则二十一岁初仕,六十三岁死——活的长功绩自然也会呈几何趋势上升,而且他在世之时孙权称了帝,又当过一年左右丞相,传纪长些当然是应该的。而前三位英年早逝,着实让后人叹息!
在治政方面,似乎惟吕蒙不够高级,其为太守也不过是一个前沿统帅,虽然号称“已非吴下阿蒙”,也未曾有过任何卓越政绩,此人暂且不提了,以免伤脑子……周瑜在这方面也未曾有任何资料保存下来,看在他南郡太守当得不错的份上,也只能让他比吕蒙稍微高一点点了!陆逊鲁肃,可谓各有其妙:陆逊当过东西曹令史,又“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这一系列的文官官职,他可说是个文官出身的人物。初为太守,便剿灭贼寇,开仓济粮,使人民安居乐业,也多次劝告孙权重视农业,孙权也就亲自下田去和农民一起耕种;孙权称帝,顾雍死后,还当了丞相,虽然过一年就被气死(也不知是真是假),亦可看出其忠心耿耿,直言不韪。鲁肃则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更能与刘氏集团同处共治荆州,对关羽可以“常以欢好抚之”,这种深谋远虑,其能力亦不言而喻。
战略,这是极能拉差距的地方,吕蒙是个不识大局的猛将,计擒关羽,虽然迎合了孙权的野心,但对当时的局势,实在是有害无益,可以说,就是他害了孙刘二家!陆逊也不比他好多少,最后知错能改,却为时已晚,使人扼腕叹息,这两人颇听孙权号令,却不顾破坏在当时不可有任何纷争的孙刘联盟,鲁肃泉下有知,不知多难受!这对天下大势的判断,此二人稍次,可是讲到出兵什么地方了,某次攻击是否应该实行了这种问题,两者都是伺机而动、综观全局的大帅风度。而鲁肃与周瑜者,其战略方针基本走的是两条道:鲁肃从一开始就有榻上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局势,领先诸葛亮N 年,同时劝孙权不若割据江东,因为“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他的话语在孙权心中留下一大半,始终影响着孙权的一生的意向和行为(单单孙刘联盟不可破这句,孙权没法放在心上,可叹!)。而周瑜曾在曹操以朝廷名义令孙权派“任子”去许昌的朝廷,也就是把自己的儿子交由曹操处置,今后一有举动就会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