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和唐诗宋词有区别吗?对联起源于何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4:07:48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
  而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东汉末年,孔融将其诗中一联单独写出,悬挂于客室,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宅室联。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
  南朝梁刘孝绰罢官后,自题其门,它应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门联。
  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
  在文学上骈偶文演进,日益精工,开始出现对联的时候,民间的桃符也在演进。桃符,又名仙木,最早是过年时挂在门两侧的桃木板,上画镇邪降妖的神荼、郁垒二神像,祈求吉祥。在流行中,逐渐简化,有的不再画像,就在桃木板上写“神荼”、“郁垒”的神名。意未尽,进而代之以镇邪降妖、祈求吉祥的语句。敦煌遗书S0610卷明确记载,唐开元十一年(623年)八月,刘丘子书写有岁朝和立春日的十余副对联,如: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宝鸡能辟恶;瑞燕解呈祥。
  又注明“书门左右,吾傥康哉”。这应当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春联。
  一般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后蜀主阵昶。
  根据目前的史料和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它起源于五代,盛行于明朝之后。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而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对联只求上下句对仗、富有情趣就可以了,需要的只是小聪明。而诗词更多的要求作者具有思想和情感,非有大才写不出流传千古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