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救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00:56:52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提示: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洛城即洛阳,是唐代的东都。“暗飞声”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扣住了“夜”字,显示出此时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正因夜静,才听到了暗中飘渺而来的笛声,因其飘渺,又不知发自何处,是演奏者情不自禁地只管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谁”字是写这笛声出处不明,突出一个“闻”字。在这万籁俱寂的春夜里,如丝的笛音散入春风,随风飘进整个洛阳城里无数没有睡着或者睡不着的人的耳朵里。初不经意,待静心一听,原来吹奏的是凄清婉转思乡怀家的《折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即是故乡。诗人为施展才华,追求理想,离家赴远,听到这怀乡之曲,不免情怀波动,与吹笛人以及笛音产生共鸣。诗句妙在没有停留在一己之情怀波动上,而是由己及人,推想“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强化肯定的心态的句子,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中的玉笛之声,每一个离家的人不能不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抓住民族精神的这一特点,牢牢扣住读者的心理,所以,千百年来,这首诗成了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同时,也不断滋养、强化着民族的一种向心力、凝聚力。

我的问题是: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2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 )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 )相呼应,`折柳`意为折柳曲,故又与结句中的( )相呼应!

3```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 )
这是诗人的( )是艺术的夸张.

4`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一支`折柳曲`,而是说在乐曲听到了`折柳`,其原因是?
<

1、闻
2、暗,春夜,故园情
3、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想像(注意“满”字的作用)
4、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就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
5、不对。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思念故园之情的还是李白自己。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