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怎样进行培养?有没有安全方面要求?有什么资料可以参考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4:14:51

支原体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除基础营养物质外还需加入10~20%人或动物血清以提供支原体所需的胆固醇。最适pH7.8~8.0之间,低于7.0则死亡,但解脲脲原体最适pH6.0~6.5。

大多数兼性厌氧,有些菌株在初分离时加入5%CO2生长更好。生长缓慢,在琼脂含量较少的固体培养基上孵育2~3天出现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圆形(直径10~16um),核心部分较厚,向下长入培养基,周边为一层薄的透明颗粒区。此外,支原体还能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或培养细胞中生长。

繁殖方式多样,主要为二分裂繁殖,还有断裂、分枝、出芽等方式,盖因缺乏细胞壁造成分裂时二个子细胞大小均所致。同时,支原体分裂和其DNA复制不同步,可形成多核长丝体。

支原体生化反应与分型

一般能分解葡萄糖的支原体则不能利用精氨酸,能利用精氨酸的则不能分解葡萄糖,据此可将支原体分为两类(见表19-1)。解脲脲原体不能利用葡萄糖或精氨酸,但可利用尿素作能源。

各种支原体都有特异的表面抗原结构,很少有交叉反应,具有型特异性。应用生长抑制试验(Growth inhibition test,GIT)、代谢抑制试验(Metabolic inhibition test,MIT)等可鉴定支原抗原,进行分型。

抵抗力

支原体对热的抵抗力与细菌相似。对环境渗透压敏感,渗透压的突变可致细胞破裂。对重金属盐、石炭酸、来苏尔和一些表面活性剂较细菌敏感,但对醋酸铊、结晶紫和亚锑酸盐的抵抗力比细菌大。对影响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等作用于支原体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可抑制或影响蛋白质合成,有杀灭支原体的作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支原体不侵入机体组织与血液,而是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粘附并定居后,通过不同机制引起细胞损伤,如获取细胞膜上的脂质与胆固醇造成膜的损伤,释放神经(外)毒素、磷酸酶及过氧化氢等。

巨噬细胞、lgG 及 lgm 对支原体均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呼吸道粘膜产生的SlgA抗体已证明有阻止支原体吸附的作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