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藏族在唐朝时称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8:54:39

吐蕃族

吐蕃

7~9世纪间,唐与吐蕃和战无常,军队进退靡定,边界曾有过较大的移动。每逢唐与吐蕃通使、议和、盟誓,划定边界往往是会商的重要内容。边界谈判有四次达成协议,所定边界贯穿于唐朝主力军队驻地与吐蕃长期控制或占领的地区之间,而唐的某些属国如西域羁縻府州和南诏等与吐蕃的分界问题似乎没有列入协议。就北段边界论,从7世纪中叶到8世纪中叶一百年间,双方大致以今青海省东北部黄河为界;从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一百年间,东移至六盘山、陇山一线。在边界两侧,双方设栅立城,布署戍军,中间存在一段“空闲”即缓冲地带。在界上适当地点,双方可以派专使宣布达成的约定,迎接对方的来使或会商问题。就南段边界论,则亘两百年间大体以大使河支流梭磨河以下及大渡河上游、中游为界。但毁盟情况经常出现,仅最后一次长庆会盟(821~822)所重申的边界得以基本维持近三十年,不过这时吐蕃与唐都已走向衰亡,双方已无暇顾及领土的扩展与收复了。

唐与吐蕃在634年开始通使时,介于两者之间还存在着臣服于唐朝的吐谷浑以及党项、白兰等羌族部落。吐蕃只有用武力控制羌族部落和击破吐谷浑后,才会与唐发生冲突。藏文古籍称松赞干布收东方的rtsamishingmi为属民,此大约指松州(今四川松潘)西北唐属羌部而言。650年(敦煌藏文写卷作649年)松赞干布去世,禄东赞及其子孙相继秉政长达五十年。这个家族特别致力于北上拓展领土。为了解决吐谷浑与党项诸部的最后归属问题,从659年(唐显庆四年)起唐蕃在今青海境内展开激战,吐蕃采取了攻势。663年吐谷浑为吐蕃所破,其复国的希望因670年(唐咸亨元年)唐军在大非川(今青海共和西南切吉平原)一役失利而完全破灭。随后,今青海省东北部黄河两岸成为双方争夺的战场,唐陇右(今湟水、大夏河及洮河流域)、剑南西境都受到吐蕃兵锋的威胁,白龙江上游和岷江上游诸羌族羁縻州也纷纷易手。吐蕃避开驻守河湟及甘州、凉州一带的唐的精兵,或从吐谷浑在青海湖以西的故土西向,或从护蜜(今阿富汗瓦罕山谷)北上联合西突厥部落攻击唐于阗、焉耆、疏勒、龟兹等军事重镇。670年吐蕃攻陷龟兹,唐罢安西四镇,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东西通商道路遂被切断。吐蕃大相禄东赞孙钦陵当国,向武后派来的使臣提出议和条件,即唐必须放弃四镇,使西突厥十姓部落独立,“既不款汉,又不属蕃”,实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