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不能?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7:35:19
好多人都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似乎一个发展中就可以为很多问题开脱。为什么我们更贫穷落后的邻居——印度(物理学、经济学各1)和巴基斯坦(物理学,1979年)都有诺奖得主?

因为诺贝尔评选委员会中,懂中文的不多,

另外,把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时,由于翻译的问题,还有英文的表达和中文的表达存在差异,使文辞、意思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所以中国人很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至于其他学科奖,比如物理什么的,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贡献,一般连提名都没有。

萨拉姆是在英国受的教育,他的工作也是在英国做的,但获奖的时候还是巴基斯坦籍。其实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奖的时候也是中国国籍,这个是李政道自己说的,应该不会有错。而印度的物理奖获得者钱德拉塞卡获奖时则已经是美国国籍了。迄今为止,海外的诺贝尔科学奖华人已经有六位了,所以也并不比印度差,比日本也不逊色。

这个和“诺贝尔评选委员会中,懂中文的不多”没任何关系,当年的鲁迅不就要被提名吗,但鲁迅拒绝了,觉得没意思,后来的老舍不是被提名了吗,可惜的是在颁奖的前几天被迫致死。自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就没有敢讲真话的文人了,大多写一写无病呻吟的文章,这是不可能被评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像韩寒,郭敬明之流,写写失恋爱情之类的文章而被评为诺贝尔奖,你觉得合适吗?
至于其他的科研奖就更不可能了,看一下中国的教育就知道了,理工科的学生有一半多的时间学英语和毛概,马列主义,结果呢,看一下中国的领导就知道了,有几个是文科生。能把理工科的学生培养成政治家,也够有型的。再看一下,中国在教育上投资的资金,平均到每个人身上,要能获得诺贝尔奖就有鬼了。此外,中国的教育,完全是沙里淘金式教育,什么都学,结果呢,有多少能用到,又有多少是学生所想学的,不到百分之一,所以边学边扔,学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什么也没学到。此外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东西是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和学生有什么关系,我真不知道,把它搞清楚了,是不是就能把原子弹造出来,完全是禁锢学生的思想嘛。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美籍华人(获奖时为中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美籍华人(获奖时为中国国籍),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1岁;   
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40岁;   
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美籍华人(因后来在台湾从政而放弃美国国籍),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