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 环毛蚓 异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5:54:08
比较说明!

  蛔虫 环毛蚓 区别如下:
  蛔虫 似蚓蛔线虫(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1758)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Ascariasis)。此外,犬弓首线虫(Toxocara canis,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
  原腔动物门,线虫纲,蛔目,蛔科。是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虫卵随粪便排出,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发育。在21~30℃、潮湿、氧气充足、荫蔽的泥土中约10天左右发育成杆状蚴。脱一次皮变成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虫卵,此时如被吞食,卵壳被消化,幼虫在肠内逸出。然后穿过肠壁,进入淋巴腺和肠系膜静脉,经肝、右心、肺,穿过毛细血管到达肺泡,再经气管、喉头的会厌、口腔、食道、胃,回到小肠,整个过程约25~29天,脱3 次皮,再经
  蛔虫
  1月余就发育为成虫。蛔虫是世界性分布种类,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受感染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饥、脐周阵发性疼痛、营养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状,有时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蛔虫扭集成团可形成蛔虫性肠梗阻,钻入胆道形成胆道蛔虫病,进入阑尾造成阑尾蛔虫病和肠穿等,对人体危害很大。预防蛔虫病,主要是普治病人,杜绝感染来源;搞好粪便管理;讲究个人卫生,防止虫卵入口。
  蚯蚓穴居于潮湿多腐植质的泥土中,以菜园、耕地、沟渠边数量最多。体色因环境不同而异,具有保护色的功能,一般为棕、紫、红、绿等色。蚯蚓雌雄同体。每年8-10月间进行繁殖,互相交配以交换精子。受精卵在蚓茧内发育成小蚯蚓而出茧生活。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强。
  饲养、养殖 挖一土坑。施入鸡粪或畜粪,或埋入一些小动物尸体。浇水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坑内引入一些从附近采来的蚯蚓。坑的土表覆盖树枝或其他遮荫物,以避免阳光直射,减少土壤内水分的蒸发。然后根据坑内蚯蚓繁殖的情况,定时挖取蚯蚓。。

  环毛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