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甲)、反七步诗(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4:42:02
1.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

2.甲、乙两诗的写作目的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哥哥不要杀他;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 。

反 七 步 诗

译文: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郭沫若指出:“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为火烧火;如果站在萁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的精神的表现吗?”

1,本是兄弟,同一个母亲所生,为什么逼迫得我这样急呢?
2,七步诗的意思是兄弟要相亲相爱,不要自相残杀。
郭沫若的诗是感叹同是一样的出身,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1.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2.曹植首先列举了日常生活中“豆与萁”的相煎现象,用比喻的方法揭露了哥哥曹丕想谋害他的阴谋。向曹丕发出了“你我本来就是一(父)母所生,何必不顾手足之情要下此毒手呢”的质问。
郭老不同意曹植的意见,他认为“萁用自我牺牲(燃烧化为灰烬)的方式成就了豆”的观点是不足取的。但郭老在诗中更多的是流露出“豆”和“萁”各自的作用,教育人们互相配合,勇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