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铛铛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8:37:23

“铛铛车”是老北京对有轨电车的称呼。因为在车头下面挂着一只铜铃铛,司机踩脚下的一个踏板,铃铛便发出“铛铛”的声响。这算是北京第一代现代化交通工具。

  1921年,北洋政府组建电车公司。经过三年的施工,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于1924年12月18日正式开通。这条路线从西直门经新街口、西四、西单、天安门到前门。全长约9公里,后来延长到天桥。

  这趟电车开通时曾遭到众多人力车夫的抵制,经过一番波折才得以平息。以后又陆续开通了几条有轨电车。为了方便不认字的市民乘车。那时的路牌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最先开通的1路是红牌。以后陆续开通的2路是黄牌,从天桥、前门、东单、东四至北新桥。3路是蓝牌,从东四、东单、中山公园、西单至西四。4路是白牌,从北新桥、地安门至太平仓。5路为绿牌,从宣武门到中山公园,最后到崇文门。6路是黑牌,经过崇文门、磁器口、水道子、过街楼、珠市口、虎坊桥至和平门,后改至菜市口。车辆最多时超过100辆。

  虽然当时电车行驶的速度只有每小时15—20公里,但比起当时在马路“纵横驰骋”的马车来还是快得多。

  复古“铛铛车” 免费请您坐

  根据改造方案,改造后的前门大街路面将换铺青白石路面,再现昔日御道风采,留存在老北京人记忆中的五牌楼、有轨电车(铛铛车)、广和查楼大戏台也将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将重铺铁轨,恢复有轨电车,并在商业街两端和大栅栏、鲜鱼口等处设站。曾在前门地区风行一时的“铛铛车”将成为整个步行街唯一的交通工具穿行在前门到珠市口之间,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铛铛车”靠两根轨道一根“辫子”供电,一般为两节车厢,在马路的当中开。车开动时,车身上下颤动,前后左右摇晃,司机不时用脚踩铜车铃,发出“铛铛”的响声,“铛铛车”的名称也由此得来。但从1956年起,所有有轨电车的铁轨都被拆除了。

  开街当天,乘坐“铛铛车”重游焕然一新的前门大街,相信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