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偏色属不属次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30 12:42:07
公司从我们这儿定做了一批陶器。据说是自己烧制的,但是在验收的时候发现有部要是黄色的部门是黑色的。还有是一片黑一片黄的,很不规则……不知道属不属次品……
另外,鉴定古陶的时候使用放大镜看到底是看古陶的雕刻工艺还是看什么……请指教……
我现在说的陶器是定做的。因为我们这儿有一个专门做陶器的。他主要做那些烧制的陶瓶之类的,为我们公司的吉祥物做的一个模样。但在雕刻上有很大的走形现象,颜色也出现黑与黄的条纹。很难看。但做的人却说这叫啥 烧制正常现象。请问这样合理吗?

是属于次品。
鉴定古陶主要是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看产地

每一种古代陶器,都有一定的出土地点和分布范围。例如,仰韶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而得名,遗址中出土不少非常精美的彩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作品。其后考古学家又在黄河流域的陕西、河北、甘肃、青海等地发现类似仰韶文化遗址多处,其中心地区有北首岭、半坡、庙底沟、西王村四个类型。因此一提起彩陶,或得着一件彩陶器就会立刻想到它的产地和范围。

器型很重要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及技术条件,制约着不同时代陶器的造型。因此,弄清陶器器型产生、发展、演变和消失的历史,则为古陶器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例如,陶鼎和陶钟等仿铜陶器,流行于战国和两汉,到魏晋以后就彻底绝迹了。又如仰韶文化多见平底器,缺乏袋足器、三足器和圈足器,龙山文化恰恰与仰韶文化相反,器型多为三足器、圈足器、袋足器,平底或圆底的盆、钵极为少见。

图案花纹展示细节

陶器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与瓷器、玉器、古砚上的纹饰一样,都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如商代早、中、晚期的陶器在图案花纹上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西周早期的绳纹与商代晚期不同,成组的竖形粗绳纹增多;中期除了绳纹外,又出现了瓦纹(即凹沟纹);晚期素面增多,绳纹较粗,且模糊不清。春秋时期的陶器以素面磨光者为多,并盛行暗纹,绳纹不常见了。

制作工艺留痕迹

陶器的成型和加工工艺,往往在陶器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亦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区特色。如新石器时代的制陶者,初时只会用手捏塑一些简单的实用器物,因此,器型不可能规整,器壁上常常留有指纹。后来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手工成型方法,即泥条盘筑法。其法是先将泥料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一层一层地叠上去,并将里外抹平,制成所需陶器的雏形。

任何产品是否合格都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对于陶瓷制品而言,颜色、外观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偏色制品一定属于次品!

至于供货方的辩解,如果你买了一袋大米,回家后发现大米里有很多砂子,去投诉的时候卖大米的说米里有砂子是正常现象,你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