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3:54:32
看了一部二战片《U-571》,对鱼雷起了兴趣:-)
回答要简单易懂哦,复制就不要啦

二战片啊。。,那时的鱼雷很简单的,没有导引装置,鱼雷发射后都只能直线走(当然啦,海里的情况很复杂,肯定不会是完美的直线)
二战期间,潜艇基本上都使用电动机推进的鱼雷,因为这种鱼雷噪音很小。用铅-酸电池做电源。这个时期的鱼雷大多用磁性引信,其主要部件是装有两个环绕装置的金属探测器。所以发射出去以后,保险装置一打开,只要鱼雷引信探测到金属就会爆炸的。还有一种引信是须状撞击引信,这个的原理就更简单啦,就是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一碰到目标的会引爆。
而水面舰艇则不采用电动鱼雷,因为鱼雷入水时的冲击力会造成电池装置的破裂(受技术限制),故而多使用以萘烷(十氢化萘)而非煤油为燃料的蒸汽推进的鱼雷(就和喷气式飞机差不多,不过这个喷的是蒸汽)。 二战期间人们也对过氧化氢燃料做了大量研究,但采用这种燃料的鱼雷并未投入作战使用。

鱼雷是海战中在水中使用的武器。现在的鱼雷,发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舰船,只要一接触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可以说是 “水中导弹”。它的攻击目标主要是战舰和潜水艇,也可以用于封锁港口和狭窄水道。鱼雷雷身形状似柱形,头部呈半圆形,以避免航行对阻力太大。图6-7所示是线导鱼雷的外形和结构。它的前部为雷头,装有炸药和引信;中部为雷身,装有导航及控制装置;后部为鱼尾,装有发动机和推进器等动力装置。鱼雷的动力系统能源分别为燃气和电力等。根据不同的需要,鱼雷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直径为533毫米以上的为大型鱼雷;直径在400~450毫米之间的为中型鱼雷;直径为324毫米以下的为小型鱼雷。鱼雷主要用舰船携带,必要时也可以用飞机携带。在港口和狭窄水道两岸,也可以从岸上发射。鱼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为70~90千米/时。

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 “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1864年,奥匈帝国海军的卢庇乌斯舰长把发动机装在撑杆雷上,利用高压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推动发动机活塞工作,带动螺旋桨使雷体在水中艇行攻击敌舰。但由于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灵,卢庇乌斯的发明未策投入使用。曾参与上述研制工作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怀特黑德于1866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枚鱼雷。该鱼雷借鉴了卢庇乌斯的发明,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