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工业生产超过最高水平是在1951年还是1952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3:29:32
建国初期,工业生产超过最高水平是在1951年还是1952年?我的老师认为是1951,而我认为是1952年,麻烦各位帮我找下比较可靠的资料来证明答案是什么,感激万分!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必须有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幅缩减。
建国初期,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发展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基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三中全会后,除了进行土地改革外,中央合理的调整了工商业,使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同时,政府还整编和精简国家机构,人民解放军也进行了整编,节约了财政支出。这为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人民政府还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在农村,土地改革以后,政府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农民自由经营,自由处理;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促进生产;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增加农业抗灾能力,发展生产。
在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企业中旧的官僚机构和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清除隐藏在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封建残余势力;建立新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实行企业管理民主化。经过民主改革,工矿企业中树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生产改革是废除旧的不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管理制度和技术管理制度,实现厂矿经营的管理的企业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工人普遍地开展增产节约和技术革新运动,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民经过三年努力,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物资比较充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是1952年,韩战结束后,因为1951年时,韩战还在进行,国家的所有物资都会优先供给战场,在这种情况下,工农业得到的资源就会很少,当然就谈不上很好的发展,这是从物质条件上看的,从心理条件上说,人们都不确定战争是否会赢,连毛主席都说过打不赢回山上打游击的话,那么工农业的发展实际上就不会很好了。事实上,要想有好的发展,就必须保证有一个安定的社会,因此,只要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就可推断出当时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