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签(最后两句):蜗角虚名休恋取,绳头微利莫贪他,但看存心方寸地,到底还归积善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7:15:18
是我妈去求的签,补充说明,她这个很贤良,从不贪恋什么东西。主要是求解最后那两句的意思,解得好会追加。

大概意思就是说贵母是个懂得守家之人
“但看存心方寸地”的原句是“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
意指把现在可以耕种的土地留给子孙。
“到底还归积善家”是指到最后还是归于会积善之人。

这两句呢,也就是骈句,其实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指懂得守好自己的家事、家业,这样也会给子孙后代带来莫大的好处。

贵母属于持家型的妇人

苍天有眼,百仙可鉴,不贪名不贪利还不够,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是怎么想,是善是恶,终究有报应。假若一个人长时心存善念,最终还可以造化全家。

前两句是莫贪
后两句是积德

但看存心方寸地:只需要心存善念就好
到底还归积善家:到最后好事还是会降临到积德行善的人家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赏析】
这首《满庭芳》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宿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在封建社会中很有典型意义。
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世人的心灵,主宰了多少世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它构成了世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页无须过分介意。这个思想来自老子。《老子》说:“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这就是“谁弱又谁强”一句的本意。一方面,“木强则折”(第七十六章);一方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忧”(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