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甫吟看李白的**(性格之类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2:00:13

1、梁甫吟

《梁甫吟》,古乐府楚调曲名,据仅存的一篇古辞看,蔡邕《琴颂》说它是“葬歌”,声调悲凉,良是。李白借用这个乐府古题,巧妙夺换,翻出新意,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构成奇妙的诗境,气势磅礴,感情炽热,抒发了自己遭谗受谤以后的悲愤心情,也反映了期待清明政治,渴望施展抱负的热情。写作时间当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以后。本诗曲尽拟古之妙,确是李白乐府诗的名篇之一。

“长啸梁甫吟”,起句突兀,情感激越,很容易使人想起那位躬耕垄亩时爱唱《梁甫吟》的三国时代风云人物诸葛先生。然而,李白并不由此下笔,也没有从《梁甫吟》古辞的题材生发开去,却掉转笔锋,用一种极不平静的心情,唱出“何时见阳春”的诗句,逗引出全诗的无限感喟来。“何时见阳春”句,包含两重涵义:一,当代无“阳春”,所以诗人要发出诘问,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抨击;二,诗人心目中的“阳春”是什么?“见阳春”,语出宋玉《九辩》:“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可见,这是借着自然界中阳光温馨的春天,喻指理想的政治局面。尽管全诗的艺术构思“惝恍莫测”,但基本上是环绕着上述两重诗意着笔的。因此,开端二句,在结构上起着总摄全诗的艺术作用,是理解全诗主旨的钥匙。

承着发端,诗人连用两个以“君不见”为引子的,由八句诗组成的诗段,提出两个历史故事,描写两个历史人物。先写西周时代的吕望。他长期埋没于草莱之中,九十岁时才遇到文王,得以重用,施展才能,成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辅弼名臣。后写汉初郦食其。他年轻时落魄穷困,后来靠着自己的才智和雄辩,不仅改变了刘邦对他轻视的态度,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余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时咤叱风云的人物。在这两位历史人物身上,寄寓着诗人的政治思想:明主终当出现,英才不会埋没,定能有所作为。这便是诗人期待、渴望中的“阳春”。虽说目前诗人遭受排斥,境遇坎坷,但他对前途充满信心,所以当他写这些诗句时,语言明快流畅,交换使用平声“真”、“东”二韵,语调昂扬舒徐。

当诗人从理想王国回到现实生活的时候,他的情感发生了急遽的变化,从乐观自信一下子跌入到愤恨沉痛之中。自“我欲攀龙见明主”以下十九句为一个段落,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迥然不同着眼,这一段诗意可以分为二个层次。自“我欲”句到“以额叩关”句为第一层次。诗人汲取屈原《离骚》的精髓,飞骋超乎现实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