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形态设计与抽象形态设计的明显区别在哪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02 20:26:44
最近在做功能形态的作业 我是工业设计系的学生 我选的一个课题是形的相加与相减。
题目是这样的:
形的相加、相减设计
设计要求与提示: a、相加:以3—5个简单形相加(组合。注意形与形之间的过度),创造出一个含有一定抽象功能的、完整的、 且具美感的复合形。b、相减:以1个几何形为基础相减(切割),创造出一个含有一定抽象功能的、完整的、 且具美感的的另一形态。
我不大理解功能形态设计,这个课题的要求究竟是要我们做出怎样一个东西也不明白 希望有朋友能替我解决一下困惑

产品形态作为传递产品信息的第一要素,它能使产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为外在表象因素,并通过视觉而使人产生一种生理和心理过程。
与感觉、构成、结构、材质、色彩、空间、功能等密切相联系的“形”是产品的物质形体,对于产品造型指产品的外形;“态”则指产品可感觉的外观情状和神态,也可理解为产品外观的表情因素。产品形态是信息的载体,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进行产品的形态设计。利用产品的特有形态向外界传达出设计师的思想和理念。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是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出某种信息内容来判断和衡量与其内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并最终做出购买的决定。
抽象艺术在二十世纪初期,以抽离与表象世界之关连为诉求,藉非具象 的表现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的诉求,虽提供艺术界新的美感经验,但也加深了观者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然而这种贴近创作者内在情境且深具自我表徵的独特创作方式,未必会被后续仍以抽象语汇创作的艺术家们放弃。但随著知识建构的强势趋力,八零年代后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艺术家们,也开始警觉抽象艺术已成为具象的另一个代名词的事实。换句话说,当观者毫不犹豫地针对一张不具形象的作品,以分类的方式,将此作品快速的归属在抽象艺术的范畴,并以过往对抽象艺术的识加以诠释时,他们已视抽象艺术为具象的形式语言。鉴於此,当代抽象艺术创作者试图扩大抽象艺术的定义,关切知识建构体系中具象与非具象的分界点,也关切信念本身的意义。
所谓的抽象,有两种:抽象的抽象和具体的抽象。从此概念的划分来讲,康定斯基是一位彻底的抽象派画家和创始者,纯粹的抽象派画家。从他的理论上的研究,如颜色心理学、对于点、线、面的分析,足以证明他的作品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表现而是在深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价值的创作,因此作品本身是具有丰富内涵和艺术理论支撑的。
当一幅完全抽象的作品展现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你或许会被某些色彩本身所吸引,或许是某些抽象的形态让你产生了联想,或许是你从预见过的材料的运用,在你第一次看见它的时候,你的反应也许是惊讶,也许是茫然。当你睁大了双眼,想努力从画中看出些什么,可结果并不另人满意,你仍然是一无所获。对于涉足于艺术专业的我都曾有过类似的体验,在圈外人士看来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更何况是普通的大众呢?于是,我开始怀疑艺术的初衷到底是什么?难道不是为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