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avierkonzert Nr. 3 in c Moll, Op. 37 III. Rondo Allegro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17:18
这是贝多芬的哪首啊?
中文名?
有链接视听的地址没有啊?
我想放在BOLG里..
APE格式的我早就下了,
而且还被我改成MP3的了,但想找网上现成的,不知有没有..

这是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快板的回旋曲。作品37号
贝多芬作于1800年,献给普鲁士的路易斐迪南公爵。1803年4月5日由作者亲自演奏首演于维也纳。但是这部协奏曲虽使当时的听众产生强烈印象,得到报界赞许的评论,则是在1804年利斯的演奏之后。利斯回忆那次演出道:“贝多芬把协奏曲的手稿给了我让我准备(注:据利斯说,协奏曲的钢琴声部到那时还没有准确地记下来)。在音乐会上贝多芬将指挥并为我翻谱。我请求他写一个华彩段,但是他拒绝了,并让我自己来写。贝多芬对我的作曲一直是满意的,并且很少改动。我写了一个辉煌的,然而是很难演奏的乐句,他认为这个乐句越规太多。但是新的乐句又无法使我满意,我不想在公开的演奏会上勉强自己演奏那个修改过的,轻松的华彩段。演出开始时,贝多芬平静地和我坐在一起,但是当我果敢地演奏起那个难的华彩段时,被激怒了的贝多芬粗暴地挪开自己的椅子。华彩段总算演奏成功了,贝多芬是这样的高兴,大声地叫着”好极了“,他的喊声传出很远,使听众也受到很大鼓舞。音乐会结束后,贝多芬对我说:”你太任性了,要知道,假如走句弹滑了,我就再也不给你上课了。“和贝多芬的前两部协奏曲相比,这部协奏曲不仅在创作新的钢琴技术方面,而且在发展协奏曲的新的构思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并预示了稍后完成的第四和第五钢琴协奏曲。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词--”诗意的思想“,由于独奏声部和协奏声部的统一构思,作者借助于乐队某些乐器声部的个性化处理,这些声部为独奏乐器递送叠句,从而使独奏乐器和整个乐队浑然一体,在作品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赋予音乐以极大的表现力。第一乐章,充满活力的快板,奏呜曲式,主要主题严峻,有力,具有坚韧性的。第二乐章,慢板,复三部曲式,具有田园风味,其间运用声乐艺术中宣叙调和花腔的表现手法,使独奏声部更为细腻,纤巧。第三乐章,快板,是一首回旋曲,采用奏鸣回旋曲式的结构。主部主题具有无尽的机敏力,中部以插部代替展开部,包括新的歌唱性曲调和以上述主部主题为基础的不大的赋格段。
你去这里看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