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之亡地然后存,(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7 05:55:32
请填

陷之死地而后生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
在危急时刻,人常常会有自己也难以相信的潜力爆发出来!因此可在亡地得存死地得生!一支军队或一个组织在危急时刻,也有可能紧密地团结起来,暂时放下内部的矛盾一致对外!!!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中提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在军事战斗中,处于死亡之地的士兵,常会奋战求生,为求生存,必会人人起而杀敌,争取胜利。破釜沉舟,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因此,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
军事策略上讲究置之死地而后生,企业管理也有破釜沉舟的谋略,教子之道也同样适用这一道理。这里有双重的意义,一是指父母要想孩子认识世界,首先就要让孩子有接触世界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闯,不要顾虑太多,怕这怕那,结果可能是一事无成;另一方面是指孩子不要害怕失败,要敢于面对逆境,在困难中奋起,寻找生机。?
1871年后,11岁的詹天佑读完了私塾。下一步该怎么走呢?詹兴洪开始为最喜爱的长子思考着出路。他的夙愿,是希望天佑继续读书或学习技艺,可他的家境却艰难桔据,已经无力如愿以偿了。此时,恰遇清朝选送幼童出洋肄业的招生。在香港的詹兴洪的同乡好友潭伯村力劝天佑的父母送子赴美,走洋翰林的路子。为了儿子的前程,詹兴洪夫妇怀着与子别离十载,依依难舍的沉重心情,忍痛在“出洋自愿书”上签字:?
“具结人詹兴洪今与具结事,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赵宪局带往花旗国(美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听从中国差遣,不得在外国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此结是实。”?
1871年,年仅ll岁的詹天佑在香港报考技艺门,获录取。1872年7月,12岁的詹天佑作为第一批留学生随容因乘船赴美,开始了为期10年的留学生活。后来詹天佑学成归国,成为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界的一名赫赫先驱。?
在当时,留学并不象今天这样令人趋之若鹜,送子留学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特别象詹天佑这样年仅11岁的幼童,要离开亲人达10年之久,在交通信息尚很落后的近代中国,孩子“倘有疾病生死”,只好“各安天命”了。詹天佑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前途,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儿子置于前途未卜、生死难测的“死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荡世界,詹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