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窦娥冤的问题,有急用,拜托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28:34
《窦娥冤》中窦娥连发三桩誓愿,感天动地,《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徇情,化为双飞鸟,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在现实生活中都不可能,这种写法好吗,好在那里?不好在哪里?
提供点分析,大家帮帮忙啊~
越详细越好
想一下不好在哪里

好处是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以及对恶势力的鞭笞。

不好嘛,这些故事表达的都是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冲突,却最终幻灭成泡影,所谓的美好是人们的寄托。也只是寄托,对现实本身并没有什么作用,人是主观性的生物,这样的结局太被动了,容易造成一种鸵鸟心理或者是阿Q思维,这样不好。

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就在文章中假以实现,以此作为心灵的一种寄托。

好的吧。人力无法实现的对现实的不满和期望,可以通过非现实的现象表现,那才是人们心里真正想的。

这些都是一些小说的申引力.在真善美恶等势力前,作 者要提倡的.要打击的,都会以一定的夸张方式来宣染!

《窦娥冤》中窦娥连发三桩誓愿,感天动地,《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与焦仲卿双双徇情,化为双飞鸟,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化蝶.这三个作品都是采用一种浪漫主义的写作方法而创作的.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更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这当然是一种优秀的写作(创作)手法,可能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吧.

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