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留客表达的情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5:45:49
简短

表现了作者心胸旷达,不因为一点挫折阻碍(阴云)就放弃自己所追求的。

赏析点拨:
宋代顾乐评论此诗到:“清词妙意,令人低徊不止。”(《唐人万首绝句选》)黄生评论云:“长史(指张旭)不以诗名,三绝(指此首和另两首)恬淡秀润,盛唐高手无以过也。”(《唐诗摘抄》)二人的评说其实都在说这首诗的清妙恬淡的而又富于艺术魅力的特点。那么,他们何以这样说呢?从诗的语言来看,这首诗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不过是些平常的极其朴实的语句,但是,作者就是用这种朴素的语言真切的为我们描绘了山光物态,展示了山中的美好景象:这里春光明媚,山石草木沐浴在春晖之中,自由自在地展示着各自的风采,一个“弄”字显示出山光物态的美妙可爱,把山光物态写活了;这里云雾缭绕,如同虚无缥缈的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那么,不管谁来到了这里,听了主人的如此的挽留,又怎么会舍得离开呢?故此诗虽题为“留客”,实则不仅仅是“留客”,而是在对客人的一番挽留之中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清妙自然而又恬淡秀润,耐人寻味,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 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 ”,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 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 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 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 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 ,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 轻 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 客观原因 ,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 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 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 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 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 的山径上 ,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 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 ”;晴天游山,也 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 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又 何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呢?